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要闻 >

“专家谈农业节水化”--- 严海军 新形势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24

新形势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

严海军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农业节水的关键问题。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与装备是实现农业灌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的技术研究、装备制造、规划设计、农艺融合、建设管理、推广服务等多方面工作,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良性发展,对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农业要节水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推进高效节水灌溉高质量发展

2011年中央1号文件颁布以来,我国的节水灌溉进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20121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全国开始陆续启动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四大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区域性、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年均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到2000万亩。截至2018年底,我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3.29亿亩,约占总灌溉面积的29.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4,但建设发展中存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不合理、灌溉工程建设质量偏低、灌溉技术与农艺技术相脱离、灌溉工程与装备利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今后,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重心应从量的发展向质的提升转变。要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充分考虑区域水土资源状况、农业发展布局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高质量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二、坚持高效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部、南方北方自然地理条件迥异,水资源禀赋千差万别,种植结构繁杂多样。全国灌溉区域特点鲜明,不同灌溉方式在不同地区所占比重各不相同,呈现出西北以微灌为主、华北以管灌为主、东北以喷灌为主、南方以渠道防渗为主的分布特点。“没有最好的技术,只有最适合的技术”。不同地区采用何种高效节水灌溉,需要综合考虑水土资源、种植品种、农艺耕作、农机配套、投资成本、管理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一个地区不可能只发展一种灌溉技术。比如新疆水资源短缺,以发展滴灌技术为主,但西部伊犁等地年降雨量达到400毫米左右,不少农户仍使用半固定式喷灌;南疆大力发展人工饲草料基地,推广大型喷灌机得到了成功应用。前些年,新疆的膜下滴灌移到东北黑土地和华北小麦玉米轮作下应用,但均以失败告终。因此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照搬某项技术,也不能全盘否定某项技术

三、融合农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高效节水灌溉是实现高效农业的重要保障。将灌溉技术与农艺技术相融合,使二者相互适应,才能充分发挥节水潜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目的。作为高效节水灌溉的喷灌技术属于全面灌溉,而滴灌技术属于局部灌溉,两者灌水器的工作压力、流量、灌水强度、灌溉面积、灌溉频次、投资成本等差异较大。种植作物分大田作物和设施作物,播种有撒播、条播和点播等,又有稀植和密植之分。因此,需要充分兼顾灌溉和农艺的技术特点,并与其他农机具配套。当前大力推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就是高效节水灌溉与农艺技术相融合的成功例子,充分利用了喷灌、微灌工程的有压管道系统,以最大程度减少水、肥的损失,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作物水肥利用效率,并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建设中,需要统筹考虑技术、装备、规划、政策、管理、资金、使用等众多要素,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模式,多措并举,稳步推进,才能持续发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综合效益。


附件下载: 暂无